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减贫案例获国际关注—— “小教育”助力“大振兴”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减贫案例获国际关注—— “小教育”助力“大振兴”

2023-12-19 10:44:08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蓝染繁复古朴,刺绣精致雅趣。走进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有点蓝”展示厅,一幅幅精美的布艺作品映入眼帘。这些作品是由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镇海区妇女精心制作的。

  在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7家机构组织举办的“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中,镇海区“‘小教育’助力‘大振兴’”实践案例获评最佳减贫案例奖,并于11月受邀参加了全球减贫研讨会暨颁奖典礼。

  自甬凉东西部协作以来,一批批凉山州学子远赴宁波,开启求学生涯。“我们将传统蓝染与刺绣工艺进行结合,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布艺技巧,创立了现代手工艺品牌‘有点蓝’。”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相关负责人徐雪群介绍,学校成立“有点蓝手工艺帮扶社”,成为凉山学子学习技能的平台。

  “在‘有点蓝’手工艺选修课上,我学习了‘蓝染+刺绣’的新工艺,和我从小接触的彝绣很像,让我逐渐在刺绣中找回了自信。”18岁的小殷来自凉山州金阳县,刚入校时很腼腆,不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她充分发挥刺绣特长,技艺不断精进。

  凉山学生掌握“蓝染+刺绣”工艺后,还出任“金牌小讲师”,开展创业活动、进行公益授课。

  “我绣的是带有狮子头图案的餐垫,寓意福禄寿喜。”来自镇海区庄市街道锦绣社区的严阿姨说,她从去年开始接触“有点蓝”刺绣技法,通过社区公益课堂,与“金牌小讲师”小殷成为“忘年交”,经常相约一起比赛创作,比拼技法。“一年半时间里,我卖出了19件作品,茶席茶垫作品最受欢迎。”严阿姨笑呵呵地说。

  通过与凉山、宁波两地村委会、社区开展合作,该校对潜在受助对象进行调查排摸,并建立手工艺人档案库,充分发挥学校、社会、个人三方作用,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目前已累计帮扶凉山、宁波两地待业妇女1160多人,每年为受助对象带来人均收益超过2.8万元。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能和同学们一起通过传统手工艺帮助他人,我感到很高兴、很自豪。”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有点蓝”手工艺教师俞红霞表示,学校制定个性化、分阶段培养课程,设置“新手关”“熟手关”“高手关”,提升受助对象的审美水平及创新能力。

  据介绍,该校还联合宁波开放大学县级分院、社区学院、行业协会、基层村社等成立“手工艺帮扶共同体”。该项目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项目,荣获第五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教师赛道一等奖,案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电子图书馆收录,以此为原型的长篇儿童小说《大山来的小岛主》将于明年3月出版。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浙江省
宁波市
镇海区减贫案例
获国际关注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